close

范姜婆婆是我樓下的鄰居,每次看到她時總是臉上堆滿了笑容。除此之外,她在社區裡也是以熱心出了名,每次當她看到了中庭花圃的草變長了,或是樓梯間牆壁被搬家工人弄髒了,她總是二話不說的就逕自的整理起來,鄰居們私底下都叫她「社區媽媽」。

有一天在電梯裡遇到了范姜婆婆,還是一貫的招牌笑容,但卻多幾分疲累的樣子。

「范姜婆婆,早安!怎麼了?看起來沒有睡好的樣子?」

「林醫師,早啊,真不虧是當醫生的人,一看就知道我睡眠不足。」「最近不知道怎麼了,晚上睡覺睡到一半都會被手麻醒。以前只是早上起床的時候手覺得脹脹的,作點家事以後就好了。現在卻越來越嚴重,常常睡到一半就被麻醒,然後就只能坐在床頭甩手。」

「您白天做家事或是騎摩托車的時候應該也會不舒服吧?」我接著問她。

「對對對!您真厲害!我現在一整天手都是麻的,連坐著看電視的時候也不例外。洗碗的時候連水是熱的還是冷的都分不清楚,現在也不敢騎摩托車了,因為我根本控制不了油門大小,而且連煞車桿子都拉不動了…」

》症狀

.一開始可能只是早上剛起床的時候覺得手有僵硬的感覺。
.接著在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、和無名指的一半出現脹脹、麻麻、刺刺的感覺。
.再嚴重會出現感覺麻痺、灼熱、還有無力感。
.甩甩手可以減輕症狀。
.症狀常常在睡覺睡到半夜,或者是剛睡醒的時候最明顯。很多人會半夜醒來「甩手」,才能繼續睡覺。
.有些人可能騎個摩托車、做個家事就開始手麻,更嚴重的是連靜止不動,手掌都是麻麻的。

 

》造成原因

.手腕的過度使用
.手腕有太多彎曲的動作
.在腕關節的部位,有一個由骨頭、韌帶所圍起來像隧道的構造,稱之為「腕隧道」,一條負責支配手部感覺和肌肉的「正中神經」就是從這個隧道進到手掌部位。當這個隧道式的空間變的狹窄,就會讓正中神經被壓迫,因而產生了手掌麻痺,無力,甚至肌肉萎縮的現象,稱之為「腕隧道症候群」。
.這是最容易發生神經被壓迫的地方。

容易發生的族群

.中老年的家庭主婦;
.孕婦(懷孕後期);
.生產線的作業員;
.長期使用電腦的電腦族;
.工作時要使用會震動的機器:例如建築工、木工、牙醫師、裁縫(縫紉機)、清潔人員;
.糖尿病患者;
.運動項目:自由車。

》你能做的事

.從工作環境的設置(例如滑鼠、鍵盤)和工具的選擇作徹底調整。
.減少手腕部位的過度使用。
.工作時可以戴上沒有指套的手套(可以減少震動和保暖)。
.避免那些會導致症狀發生的動作。
.睡覺時穿戴專用的副木。
.腕隧道的伸展運動(熱敷後再運動效果更好)。
.神經的壓迫會反覆的發生,最好的方式就是要避免任何會導致症狀發生的動作。

》醫師能為你做的事

.確認診斷:利用X光、肌電圖的檢查來辨別造成手麻的真正原因。
.配戴專用的副木
.藥物治療。
.復健治療:熱療、雷射、遠紅外線、超音波、電療、運動治療。
.局部注射:打在腕關節的周圍,是藥物與復健治療無效時才會考慮打針。
.手術治療:
1.保守治療(藥物、復健、打針)都無效時
2.檢查發現神經被壓迫的情形很嚴重
3.手掌的肌肉已經出現無力、萎縮的現象

開刀的方式其實很單純,就是在手腕的地方開一個小洞,然後把韌帶放鬆就完成。開刀的傷口很小,而且只要局部麻醉,開完刀就可以回家休息。

》復健運動

.手腕的伸展運動。
.手指小肌肉的肌力加強運動。

》恢復所需要的時間

.症狀輕微的病患,幾天的時間就可以完全恢復。
.接受開刀治療的病患,大約需要兩三個星期能完全恢復。
.恢復的時間長短其實在於之後的保養。如果沒有從工作或運動的方式作調整,盡量避免手腕的過度使用,不但恢復的時間會拉長,而且可能很快就又復發。
.很多人會忽視這種手麻的感覺,所以就醫的時候病情已經很嚴重,往往需要直接開刀治療。
.開刀可以很明顯的減輕症狀,但如果沒有從工作方式上徹底調整,以後復發的機會還是很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illiam40 的頭像
    william40

    資訊分享

    william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