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血脂可以預防高血脂嗎?怎麼吃才可以降血脂?

Q高血脂症可以預防嗎?

高血脂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預防或延後發生。雖然有部份高血脂症是家族遺傳,無法預防,但它也是一種文明病。此外,有遺傳因子的人若飲食生活習慣不當,高血脂症也可能提早報到。

Q高血脂症可以治癒嗎?

就如高血壓、糖尿病,不管是使用非藥物或藥物的方法,高血脂只能控制在正常範圍內,無法完全治癒。除非是因其他疾病造成的高血脂,例如甲狀腺低下治癒了,血脂肪也會隨著降下。不過這情形較少見,大部份的高血脂都需要持續控制。

Q血看起來濁濁的就是高血脂?

不一定。血液中脂肪過高時,的確會讓血液呈混濁狀。不過也有誤認的時候。例如抽血檢查,因為抽的血是靜脈血,本來看起來就比較暗,並不是高血脂造成的結果。

此外,有些項目的檢查,抽血不需經過禁食,例如驗血色素、甲狀腺功能,如果是剛吃完飯後抽的血,三酸甘油酯較高,血液也會比較濁。一般的抽血檢查,例如驗膽固醇,需要事前禁食8小時。

坊間廣告常把血濁和脖子痠、腳麻連在一起,事實上,如果只是純粹高血脂的問題,還沒有其他病變,是不會產生任何的症狀。

Q洗血脂可以預防高血脂?

洗血脂的目的,最重要的是治療一些因家族遺傳而有惡性高血脂的病患。例如膽固醇可能高達300~400mg/dl,或者甚至飆到1000mg/dl以上,就可以用洗血脂的方法降低血中濃度,但不是拿來當做預防高血脂的方法。

因為洗血脂兩個星期之後,血脂就會恢復,而且不只洗掉壞膽固醇,還會洗掉好膽固醇和免疫球蛋白。

Q不吃蛋或是避免富含膽固醇的食物,是用飲食控制血中膽固醇最好的方法?

錯。不只是蛋中的蛋黃,食物中許多非膽固醇的成分也會影響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,特別是飽和脂肪酸。飽和脂肪酸大部份由動物性食物而來。

Q吃維他命可以降血脂?

吃維他命最主要的用意不在「降血脂」,而是「抗氧化」。

因為氧化的血脂質對身體有害,維他命雖不能讓血脂下降,卻可能因為幫助抗氧化,而減低血脂被氧化的機會,也減少血管硬化的程度。

真正降血脂的飲食還是少熱量、少油、少動物性蛋白質。所以正確的觀念應該是「少」吃,而不是「多」吃哪些補充品。

Q目前還流行維他命以外的補充品,有助於調節血脂嗎?

紅麴可以降血脂。它的成分就像降血脂藥物Statin,是阻斷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酵素,減少肝臟膽固醇製造量。它跟藥物的差別只在劑量,降血脂的速度比藥物慢。目前還沒有研究指出長期吃紅麴會有副作用。

燕麥、幾丁質、甲殼素這些食品也可以降膽固醇。不過,截至目前的研究,這些健康食品降低總膽固醇的效果很少超過10%,只能當成輔助的療法。

要謹記在心的是,造成血脂過高的因素有許多種,疾病、飲食習慣、抽菸、肥胖、喝酒等也都有關,應該同時調整。此外,有些人即使調整生活習慣、吃健康食品或補充品,但血脂就是降不下來,這時就應接受用藥物降血脂。目前,新一代降膽固醇的藥物,副作用已大為減少。

Q吃藥後就萬事OK,不用再注意飲食、運動等健康的生活習慣?

錯。即使已在服藥,如果飲食不控制、都不做運動,或者又抽菸、酗酒等,可能必須吃更多的藥、更高劑量的藥,如此將提高藥物產生副作用的機會。

Q有沒有辦法做什麼,提升好膽固醇的血液濃度?

運動和少量的酒精(一天不超過30㏄)。很少人會純粹為了可以提高血中好膽固醇濃度而吃藥。一些特殊的藥物可以降三酸甘油酯,提高好膽固醇,但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。

Q高血脂症要看哪科醫師?如何跟醫師討論?

新陳代謝科、心臟內科、一般內科、家醫科皆可,有的醫院甚至有高血脂門診。病人除了利用診斷和檢驗了解目前高血脂嚴重的程度外,應該擬定目標。例如,我是個50歲的糖尿病人,又有高血壓,那麼血脂肪標準應該是多少?然後和醫師討論如何達到目標。目前能為自己立下目標的病人,不到五分之一。

 
小心三酸甘油酯過高

血中的三酸甘油酯過高,也會威脅心臟血管的健康,這種情形特別容易發生在肥胖和糖尿病人身上。但不同於膽固醇多由體內製造,三酸甘油酯深受食物的影響。該怎麼做,才能降低三酸甘油酯?

一般人印象中的「血脂」,都是指空腹8小時以上的狀況下,血液中的脂質濃度。但是近來,科學家漸漸注意飯後的血脂濃度,特別是極受飲食影響的三酸甘油酯血中濃度。科學家發現,心臟病人的飯後三酸甘油酯,似乎也比一般健康的人高。

正常狀況下,吃過飯後,食物中的醣類會刺激胰島素分泌,除了調節血中糖的濃度外,胰島素還會立刻跑到脂肪細胞,與細胞上的接受器結合,通知脂肪細胞停止分解脂肪。此外,接到胰島素指令的同時,脂肪細胞也會製造一種酵素——脂蛋白脂解,然後分泌到血管壁上,飯後血液中的脂肪分解成脂肪酸,以利細胞利用和吸收。

由食物而來的三酸甘油酯經由消化吸收的過程進入血液後,再經由酵素分解成脂肪酸。這些脂肪酸有的直接供應活動的能量,有的被脂肪細胞吸收儲存起來,剩下的就到肝臟,成為合成極低密度脂蛋白的材料。

調節和代謝機制發生改變

但是,三酸甘油酯過高的病人中,這樣的調節和代謝的機制改變。三酸甘油酯在人體裡面原本有既定路線的旅程,也亂了方向。

高三酸甘油酯,多半是因營養過盛、肥胖所導致。吃得過多時,脂肪細胞開始擴大,胖到一定的程度,脂肪細胞開始分泌3種干擾胰島素作用的物質,包括瘦素(leptin)、腫瘤壞死因子-α(TNF-α)、抗素(resistin)等。這些東西會使細胞產生對胰島素的「阻抗」,也就是脂肪細胞再也不聽胰島素的指揮,不斷分解原本儲存的脂肪。

胰島素阻抗也會造成脂肪細胞減產脂蛋白脂解。如此一來,血管壁也減少吸收三酸甘油酯,造成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上升。若這種情形持續,清除血中脂肪的高密度脂蛋白濃度就會下降,得不償失。

血液中三酸甘油酯高有兩種情形,一是持續性的,二則是只在飯後濃度暫時性升高,特別是吃了多脂肪、多油的飲食之後。

比較容易混淆的是,持續性高三酸甘油酯的人,原本血中三酸甘油酯約為200~300mg/dl,但暫時性高三酸甘油酯的人,血中三酸甘油酯卻可能飆到800~1200mg/dl。此外,吃了食物後,持續性高三酸甘油酯的人,血中三酸甘油酯只會上升約1倍,但暫時性病人卻可能增加2~4倍。

血中三酸甘油酯持續維持在高濃度範圍,是因胰島素阻抗問題,造成脂肪細胞持續性分解,產生愈來愈多的游離脂肪酸。這些脂肪酸如果沒有做適度的活動消耗,會被血液運到肝臟,再度合成富含三酸甘油酯的極低密度脂蛋白,重新開始另一段代謝的旅程。

這種情況周而復始。因此,持續性高三酸甘油酯的人,血液中都是內生性的三酸甘油酯,而非直接由食物而來的三酸甘油酯。這一型的病人,三酸甘油酯不容易降低,必須改善造成高三酸甘油酯的基本問題,例如過高的體重,還有胰島素阻抗。

喝咖啡、吃太多含糖的食物或飲料,都可能加劇持續性高三酸甘油酯的情形。除了吃藥外,患者也應減重、吃低熱量食物、運動,並增加纖維和蛋白質的攝取。

而暫時性高三酸甘油酯的人,很容易藉飲食的改善,減少脂肪的攝取,就立即達到降三酸甘油酯的作用。

健康的人,因為脂蛋白脂解充足,血液中清除脂肪的動作很快,不會因進食就產生高三酸甘油酯的現象。但是高三酸甘油酯的病人,如果原本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是200~300mg/dl,進食後很可能增加到400~600mg/dl。甚至夜晚吃一頓大餐,隔早空腹時血中三酸甘油酯可能飆漲至上千,但通常到中午以前,高三酸甘油酯的狀況就消失。

高三酸甘油酯的問題,也受遺傳、性別還有年齡影響。例如,日本有研究發現,血中三酸甘油酯過高的人,25%有脂蛋白脂解缺陷的問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lliam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